齒輪泵的啟動具體步驟與零件磨損后的維修方法
一、齒輪泵的啟動具體步驟
齒輪泵的啟動具體步驟有一下幾個方面:
1、用手轉動齒輪泵聯軸節,應感覺輕快,受力均勻。
2、檢查泵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,應與泵體上標牌所指示的方向相符合,如果沒有特殊要求,一般的齒輪泵站在電機端看,均為左進右出。
3、檢查液壓系統有沒有卸荷回路,防止滿載啟動或停機。
4、檢查系統中的閥是否在調定的許可壓力范圍。
5、在排油口灌滿介質,以免泵啟動時因干磨造成內部部件損壞。
6、不少于2秒的空負荷運轉,檢查泵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和液流的方向是否正確。
7、將溢流閥的壓力調整到1.0MPA以下轉動10秒左右,檢查系統的動作,外泄漏、噪聲、溫升等是否正常。
8、將溢流閥的壓力調整至液壓系統的保護壓力運行范圍
9、點動電動機,看泵的轉動,聲音等是否正常。
齒輪泵壓力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及解決方法。
齒輪泵使用一段時間后經常會出現壓力上不去或者壓力不夠的現象。主要是由于齒輪泵內部部件磨損后造成內部間隙過大,齒輪泵在運作中內泄增大,真空度降低所造成的。主要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幾個方面:
一、齒輪泵齒輪端面磨損嚴重。解決方法換齒輪。
、齒輪泵齒輪兩側止推板磨損嚴重。解決方法換止推板。
第三、齒輪泵齒輪外圓磨損嚴重。解決方法換齒輪。
第四、齒輪泵軸套磨損嚴重。解決方法換軸套。
二、齒輪油泵零件磨損后的維修方法
(1)齒輪磨損后的維修
齒輪泵齒輪的磨損部位主要是齒的嚙合、漸開線工作面和齒輪兩端平面。輕微磨損時,齒面可用油石修磨,兩端平而在平板上研磨修光。齒輪齒面嚴重磨損時應換新齒輪,如果只是齒輪的兩端平面磨損,可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光。換齒輪測繪后,其模數m=3、齒數z=12、齒形角α=20°、齒頂高高系數f0=1、齒形正變位系數x1=x2=0.5時,各部位幾何尺寸計算如下。
分度圓直徑:d=mz=3x12=36(mm)
齒頂高:ha=m(f0+x)=3x(l+0.5)=4.5(mm)
齒根高:hf[=m(f0+c-x)=3x(l+0.25-0.5)=2.25(mm)
齒全高:h=ha+hf=4.5+2.25=6.75(mm)
齒頂圓直徑:da=d+2ha=36+2x4.5=45(mm)
固定弦齒厚:sxn=m(π/2*cos2a+xsin2a)=3x(1.387+0.6428x0.5)=5.125(mm)
固定弦齒厚測量用齒高:hxn=m(π/8*sin2a+xsin2a)=3x(0.7476x0.117x0.5)=2.42(mm)
模數m3變位系數x0.5
齒形角o20°固定弦齒厚sxn5.12
齒頂高系數f1固定弦齒厚測齒高hxn2.42
齒數z12
(2)軸磨損后的維修
齒輪油泵中軸的磨損主要是因為軸兩端與支撐滾針間的摩擦磨損,使軸徑變小。如果是輕微磨損,可通過鍍一層硬鉻來加大此部位軸的直徑尺寸,使軸得到。如果軸磨損嚴重,則應45鋼或40cr鋼重新制造,軸毛坯經粗、精車后,軸承部位要熱處理,硬度為hrc60-65,然后再經磨削,使軸承配合部位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.32μm;軸的圓度和圓柱度允差為0.005mm;與齒輪配合部位按h7/h6、表面粗糙度ra應不大于0.63μm。
(3)泵體磨損后的維修
泵體內表面磨損主要是吸油區段圓弧形工作面.如果出現輕微磨損,可用油石修磨去毛刺后使用。泵體是由鑄鐵鑄造毛坯成型,出現嚴重磨損時應換新件。如果泵內齒輪兩端面是用磨削,則泵體寬度尺寸也要改變,與齒輪兩端修磨去掉的尺寸相等,重新加工后的泵體兩端面應達到圖3所示的技術要求。
(4)兩端蓋磨損之后的維修
齒輪油泵的端蓋用鑄鐵制造,出現磨損現象后,輕微的可在平板上研磨修平,磨損比較嚴重時應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平。修磨后的端蓋與泵體配合連接的平面接觸應不低于85%.平面度允差、端面對孔中心線的垂直度允差、兩端面的平行度允差和兩軸孔中心線的平行度允差均為o.olmm。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ra應不大于1.5μm。